土埆厝
文章來源:花蓮觀光資訊網
土埆厝羅山土埆厝己有七、八十年的歷史了。屋主陳先生那時約4~5歲,爸爸花了500元,向正在羅山國小服務的殷校長買下了房子,那時屋齡己有20~30歲,當時房子就是由土埆疊成的。現在屋主己經60歲了,這土埆厝對他而言有很多的回憶,對我們而言他又代表另一個歷史意義。而在土埆厝的後牆又住了另一個大家庭,土蜂的家。請愛惜我們的家園以下簡單的介紹我們在修復過程中土埆的製作:土埆的製作材料:黏土、稀泥、砂、稻草(長度約一至二吋)、粗糠、牛糞、水等。準備好材料之後,第二步驟就是將材料混合來回攪伴,亦可加上煮好的糯米,使它更有黏性,還有牛糞,但牛糞己經很難找了,所以就用其他具纖維質較多的植物來取代,攪拌的過程中是非常堅辛的,因為土愈攪愈黏,也就愈難動作,以前的攪拌工具是水牛,以繞圈圈方式邊轉邊踩,將材料攪拌至完全溶合在一起,工作時間很長,所以將水牛的眼睛用布條蓋住,不然水牛會頭暈目眩無法走動。土攪拌好了,下一個步驟就將泥漿倒入木框模具內,待泥漿稍定型,木框模具即可抽起,換另一塊土埆製作。就這樣一塊一塊的土埆製作,全部都放置在割完稻子的田裡,慢慢的陰乾,所以太陽太大並不適合,因為土埆會裂開,所以土埆最適合製造的季節在秋季末。至於為什麼在秋末會比較適合呢?因秋天的氣候涼爽太陽不大、雨量也少,而且那時第二期的稻穀己收割完,離農曆年近。利用農閒時間,左右鄰舍以換工的方式互相幫忙,蓋個新房好過年。 在蓋土埆厝的時候,離地疊上大概一尺高的石頭,再把土埆疊上,一尺高的石頭最主要是防止潮濕。土埆慢慢的疊上,而土埆和土埆之間用黏土接著,每疊五層的土埆,就要加上長竹片增加其拉力防止地震。當牆己砌好,必須外刷灰泥、白粉,免受雨水淋刷崩落。早期「土埆厝」已經算是可用來顯示家勢的象徵,一般人家則住「竹管仔厝」。
景點資訊
花蓮住宿推薦
版權聲明│客服中心│廣告刊登│店家登錄
精彩旅遊的導覽家 台灣旅遊通 © 2007 365net.tw Taiwa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