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館、柴口
文章來源:台東縣政府
過牛頭山一帶之後,公路折向綠島北岸,逐漸下降至海岸平原的公館村。史載清嘉慶9年(1804),屏東小琉球人陳必先首登綠島,建一芧屋名為「公館」,即此處地名之由來。公館村一帶海岸也呈海灣地形,東端海岬為牛頭山,西端為公館鼻。灣內除珊瑚裙礁外,也有數個集塊岩海蝕柱,形態各異,其中一塊形如頭戴戰盔,身披冑甲,面海而立的武士,人稱「將軍岩」。其後另有一塊類似面海好久不見了,低首佇足的少婦,人稱「望夫岩」。 公館聚落東邊的流麻溝溪,發源於阿眉山,為綠島最長的溪流,流長不過2公里。然溪水下切台地作用劇烈,形成既深又的溪壑,呈連續S型河道蜿蜒而上,相當壯觀。昔日溪中盛產鱸鰻,故名「鱸鰻溝」,後來才演變「流麻溝」。此處地形險惡,相傳是百餘年漢人與雅美族人爭單的最後戰場,雅美人戰敗後即退居蘭嶼。也因為兩岸陡峭,斧斤難入,溪壑中原生植群未遭破壞,為綠島保留一處碩果僅存的熱帶季風雨林。林內可發現綠島較特殊的蝴蝶如琉璃帶鳳蝶、江崎黃蝶、黑點大白斑蝶、小黃紋?蝶,以及鳥類如領角鴞、角鴞、紅頭綠鳩、棕耳鵯等。惟近年在此設立水壩,供作綠島飲用水來源,原有景觀生態已大受影響。 公館至柴口、中寮間北海岸,是綠島海岸平原面積最廣之處,地形較為單調。海岸地形仍是以珊瑚裙礁為主體,柴口與中寮則是綠島砂丘發育最佳之處,也是綠島僅有2處砂灘之一。這一線上是各類監獄、管訓隊分布地,著名的異議人士如柏楊(郭衣洞)、施明德等皆曾在此留下身影。如今政治犯雖已成過去,來自全台各地的角頭老大仍是此地的要客,民國87年(1998),亞洲第一座人權紀念碑於公館公園預定地動土,以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柏楊、立委施明德為代表的近百名受害者皆應邀觀禮,象徵舊時代傷痛的結束,與新世紀的來臨。
景點資訊
台東住宿推薦
版權聲明│客服中心│廣告刊登│店家登錄
精彩旅遊的導覽家 台灣旅遊通 © 2007 365net.tw Taiwa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